[摘要]马铃薯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的马铃薯为四培体,是从窄小的种质库中选育出来。马铃薯是典型的无性繁殖作物,其产品器官是变态的茎——块茎。
1器官功能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1.1根系
生产上马铃薯用块茎繁殖时,只有须根。马铃薯栽植后,首先在芽眼的幼苗基部长出芽眼根,也叫初生根;在植株地下茎节上发出的根叫匍匐根。在育种上用种子繁殖时,植株有细长的主根和分支的侧根。一般根系入土深度在70cm以内,长者可达1m以下,属于浅根作物。根系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营养,根系发达是地上部植株健壮生长的基础。通常土层深厚疏松,氧气充足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匍匐根对磷的吸收能力较强,运转速度较快,吸磷后3h可到达块茎,16h到达30~50cm高出的叶部。
1.2茎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多直立,也有生长后期略呈倾斜匍匐的。茎高一般在30~150cm,早熟品种矮小、节间短、分支少,茎基部无分支;晚熟品种高大、节间长、分支多,基部有分支。茎内有叶绿素,有时花青素较多。主茎的粗细决定疏导组织的发达程度,通常主茎粗度与块茎大小成正相关,即茎越粗,疏导组织越发达,物质运输速度快,有利于块茎的膨大而形成大薯。因此,生产上每穴主茎数不宜过多,并要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主茎生长粗壮。主茎地下部分为结薯部位。主茎地下部可形成匍匐茎的一段叫结薯层次,结薯层次的多少直接影响块茎和产量。结薯层次与品种熟性、播种深浅、覆土厚薄、土壤湿度及培土及时与否有关。一般早熟品种结薯层次在3~4层,中熟品种5~8层,晚熟品种可多达8~9层。
匍匐茎是由地下茎节上的腋芽伸长而形成的,有向地性和背光性,略呈水平伸长。早熟品种匍匐茎较短,为3~10cm,晚熟品种较长,可达30cm左右。匍匐茎短,表现结薯集中,易于收获。匍匐茎若在生长早期遇高温而露出土面,则变成地上茎,着生绿叶和分支。地下茎节上所形成的匍匐茎随每穴主茎数和地下茎节数增多而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匍匐茎多,块茎产量高。但是,匍匐茎的成薯率仅为50%~70%,最下面的几层匍匐茎易膨大成为块茎。较长的日照、土层疏松和土壤湿度适宜均有利于匍匐茎的伸长。
块茎是由匍匐茎顶端累积养分膨大而成的。块茎上有螺旋状排列的芽眼,顶部芽眼较多,基部较少。由于顶端芽眼组织比基部年幼,富含水分和养分,输导组织又发达,并与髓部相通,故萌芽快,芽粗壮,具有顶端优势,利用顶芽栽植,有增产趋势。芽眼中有1个主芽和3个副芽,萌芽时主芽首先萌发。一般主芽粗壮,生产上应注意利用主芽。育种上为了扩大繁殖系数,可充分利用副芽。
1.3叶
马铃薯的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颜色较深。随着植株生长,逐渐形成奇数羽状复叶。一般主茎上的复叶为12~16片。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面积大,维持功能期长,有利于物质生产和积累,块茎产量高。马铃薯单株叶面积,早熟品种在0.3~0.5m2,中晚熟品种在0.4~0.7m2,马铃薯群体叶面积指数在4左右为宜。一般情况下,马铃薯叶的净光合生产率为5~6g/m2·d,高者可达20g/m2·d。
1.4花和种子
马铃薯的花序为聚伞花序。早熟品种花期较短,约一星期左右,中晚熟品种花期长达一个月左右。花期长,块茎形成盛期长,产量高。马铃薯的果实为浆果,每个果实内有种子80~300粒,种子很小,千粒重在0.4~0.6g。生产上马铃薯的花和浆果无利用价值,徒耗养分,因此早期摘蕾有增产作用。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马铃薯生育期变化为70~180d,多者为80~150d。早熟品种为70~100d,中熟品种为100~120d,晚熟品种为120~180d。辽西北地区由于无霜期在120~140d,有些地区可种晚熟品种,实行一季作。马铃薯的生育期可分为四个时期:萌芽期、幼苗期、发棵期和结束期。在收获后至播种前有一段休眠期。
2.1萌芽期
由播种至出苗称萌芽期,由于播种后气温(土温)的不同,变化于15~30d。度过休眠的块茎在适宜的温度(最低为5℃,最适宜为15~17℃)、空气和湿度下,幼苗便可萌动。马铃薯萌芽阶段对土壤水分要求严格,因为母薯含水在70%以上,足够幼芽生长需要。但是,若土壤过干,会发生水分倒吸现象,使幼芽失水而干枯。幼芽萌动温度可作为确定播期的参考指标。播种过早,土温低而湿度大,种薯易染病,幼芽生长受抑制。出苗3~4d后,植株进入完全独立生活的幼苗期。
2.2幼苗期
幼苗期也称茎叶生长期,即从出苗到第6叶或第8叶展平,大约经20~30d。马铃薯幼苗期,根系向土壤深层扩展,茎叶开始迅速生长。幼苗出土后7~10d,地下茎节上的腋芽开始伸长形成匍匐茎,同时在匍匐茎的四周发生4~5条匍匐根。如果马铃薯在幼苗期形成强大的根系和较大的叶面积,将为块茎形成和膨大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马铃薯茎叶生长要求的最适宜温度为21℃,较低夜温有利于叶片生长。气温降到7℃以下,茎叶停止生长,-1℃时茎叶冻死。温度超过30℃,呼吸消耗2~5倍于30℃以下。幼苗期土壤水分过多延迟结薯,因此幼苗期需水量不多,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15%。较长日照和充足光照对茎叶生长和匍匐茎伸长有利。
2.3发棵期
植株从6叶或8叶到12叶或16叶展开,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封顶,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为发棵期结束的形态标志,此期历时一个月左右。发棵期茎叶旺盛生长,叶面积扩展到总叶面积的50%(晚熟品种)或80%(早熟品种)以上,根系继续扩大,块茎逐渐膨大至直径3cm左右。生长中心由同化器官建立向产品器官——块茎的生长转移。发棵期是建立强大同化系统的重要阶段,也是决定块茎数目的关键时期,对水分和养分需求量明显增加。
2.4结束期
当植株开始开花,茎叶生长变慢,基部叶片开始变黄和枯落,块茎迅速膨大。开花盛期块茎膨大最快,大约有50%的产量形成是在开花期的10d左右。如果在块茎形成盛期环境条件适宜,每穴马铃薯1d可增重20~50g。花期结束以后,块茎以淀粉积累为中心,重量在不断增加,但块茎体积不再增大。马铃薯块茎形成的最适宜温度为15~18℃,超过25℃时,匍匐茎多但块茎小而畸形,产量低。29℃以上,块茎呼吸消耗超过养分累积,块茎停止生长。据实验,结薯期间的日平均温度比适温升高1℃,每公顷块茎产量减少525~600kg。气温降到0℃以下块茎受冻害。
块茎形成期对水分需求量逐渐增大,块茎膨大盛期达到需水高峰,要求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马铃薯生长期内,降雨量达到300~450mm,且分布均匀,即可保证对水分的要求。块茎形成期吸收的氮为全生育期的40%,磷为50%,钾为60%,达到吸肥高峰。马铃薯块茎形成对光照的反应不及。对温度的反应敏感,短日照可促进块茎形成,块茎整齐,皮光滑、色深,植株早熟。光照时数在10h左右,块茎同茎叶比率最高,但块茎绝对产量低。光照时数保持在13h左右,块茎与茎叶比为1.5~2.0,块茎产量最高。一般早熟品种喜长日照,晚熟品种喜短日照。
2.5休眠期
马铃薯块茎因夏季高温或秋末低温而转入休眠状态。休眠期长短和休眠强度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较高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可使休眠期缩短,而在1~3℃的低温条件下,多数品种可以保持长期休眠不发芽,保证种薯质量或使用品质。在二季作繁种时,可采用0.5ppm的赤霉素浸种10~15min打破休眠,然后高温高湿催芽。但是要注意,有的品种不宜打破休眠。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