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传来好消息,由该所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培育出的*畜禽新品种“阿什旦牦牛”日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并取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这一新品种,*,同时也为牦牛产业多元化饲养的提供了技术支持。据悉,“阿什旦牦牛”以肉用为主、无角,遗传性能稳定,产肉性能好,抗逆性强,繁殖性能高,性情温顺,可圈养舍饲,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高寒半农半牧区的饲料资源。
填补多元化培育品种空白
“阿什旦牦牛”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阎萍带领的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会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历经20余年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它因产于海拔4380米的阿什旦雪山脚下而得名,以青海高原牦牛为育种素材,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应用测交和控制近交方式,有计划地通过建立育种核心群、自群繁育、严格淘汰、选育提高等主要阶段,集成开放式核心群育种技术体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选育出的世界上第二个牦牛新品种“阿什旦牦牛”。该品种填补了牦牛多元化培育品种的空白,是世界独特生态区牦牛品种培育的成功典范和品种生态差异化培育的典型代表,在牦牛育种史上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据悉,“阿什旦牦牛”以肉用选育方向为主,被毛黑褐色和无角为主要外貌特征。新品种体型外貌高度一致,遗传性能稳定,品种特征明显,产肉性能好,抗逆性强,繁殖性能高。在产地饲养管理条件下,该品种繁殖成活率达60%至85%。在放牧饲养条件下,成年公牦牛屠宰率为50.8%,成年母牦牛屠宰率为47.4%。在舍饲育肥条件下,成年牦牛屠宰率为57.6%。
“‘阿什旦牦牛’性情温顺,生长发育快,易于饲养管理,深受牧民群众欢迎。”阎萍说,在“阿什旦牦牛”培育期间,团队和育种场边培育边推广,向青海省及周边地区试推广种公牛3950头,改良当地牦牛品种。“阿什旦牦牛”改良后裔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平均繁活率为59.98%,比当地牦牛提高11.72个百分点。死亡率为1.24%,比当地降低4.32个百分点。18月龄体重平均为92.77kg,比当地同龄牦牛高18.38kg,提高了24.71%,增产增效非常明显。建立四级繁育推广体系,使其成为青藏高原牦牛产区及毗邻地区可广泛推广应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对我国牦牛良种制种、供种体系建设和牦牛饲养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立足甘肃省实际,面向整个西北地区,科技引导解决高寒牧区及半农半牧区的牦牛的制种问题。”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党委书记孙研介绍,“阿什旦牦牛”的培育成功,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长年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具体成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发展需求的总体要求,对接国民经济主战场解决了具体的产业发展问题。
以牦牛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产业发展
“‘阿什旦牦牛’适宜我国高山寒旱生态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高寒半农半牧区的丰富饲料资源,发挥牦牛产业多元化饲养的优势,丰富我国牦牛品种资源的生态差异化类型,完善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放牧、放牧加补饲及全舍饲等不同牦牛饲养模式。”孙研说,通过集约化、设施化养殖,增加牦牛养殖效益。新品种生产性能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完善青藏高原牦牛品种结构、促进牦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
“‘阿什旦牦牛’的培育成功体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的科技创新性,体现了该品种的优质和高效。”孙研表示,绝大多数牦牛都长着长长结实的角,且基本以散养和放牧为主,野性较足,很难舍饲,“阿什旦牦牛”的培育成功,很好地解决了舍饲问题,生产效能提高了,同时产出也提高了,育肥后屠宰率提高10%至15%,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据悉,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培育成功的“大通牦牛”和“阿什旦牦牛”将大面积覆盖我国牦牛产区,且已成为牦牛产区广泛推广应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对促进高寒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记者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将面向牦牛主产区,扩大推广“大通牦牛”“阿什旦牦牛”新品种,开展牦牛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配套技术开发研究,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推广牦牛良种繁育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牦牛制种、供种能力和改良效果,促进牦牛产业节本降耗、提质增效,带动牧民增产增收。
孙研说,2019年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成功培育出的“阿什旦”牦牛新品种,已成为我国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牦牛培育品种。今年,我们研究所培育的牦牛又将落户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牦牛良种繁育基地,研究所将从繁育基地建设、引进牦牛选择、适应性观测、良种繁育及配套技术及饲养管理培训等环节入手,科技助力塔县牦牛养殖系列技术,立足院地所地合作,力争以产业打造塔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桥头堡,以点带面助推当地脱贫攻坚。
阎萍告诉记者,目前,“阿什旦牦牛”种群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高新繁殖技术,加强品种选育、挖掘新品种潜在的优异功能基因,提高良种扩繁效率。下一步,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牦牛产业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