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产频道> 当阳特产> 正文
6

仙人掌茶

  片形似掌,多茸毛,汤清味香,茶产于当阳玉泉寺一带,始于唐代,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为湖北地方名茶。   仙人掌茶,又名玉泉仙人掌,产于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山麓玉泉寺一带,为扁形蒸青仙人掌茶。仙人掌茶的生产历史,据《全唐诗》第178卷、《当阳县志》及《玉泉寺志》记载,始创于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创制人是玉泉寺的中孕禅师,此僧俗姓李,是诗人李白的族侄。每当春茶竞相迸发之际,他就在珍珠泉水汇结成的玉泉溪畔的乳窟洞边,采回茶树的嫩叶,运用熟练的制茶技术,制出扁形如掌、清香滑熟、饮之清芬、舌有余甘的名茶。   仙人掌茶品级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茶的鲜叶要求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多白毫,芽叶长度为2.5—3厘米。加工分为蒸气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型三道工序。蒸汽杀青在蒸笼内进行,温度达近100℃,蒸汽杀青时间为50—60秒钟,以鲜叶失去光泽,呈现灰绿,发出清香,叶质柔软为适度。蒸汽杀青后,即予扇凉,进行炒青做形。炒青做形又分头青、二青、做形三个步骤,是形成仙人掌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头青炒法主要采“抖”,并须抖得快、散得开;二青炒法采用“抖”、“带”结合,使茶叶初具条形;该茶掌形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做形”。其法是交手四指并拢,拇指分开,平平地伸入锅内,采用“抓”、“按”等手法炒制,力求茶叶扁平挺直,约七成干时,进行烘干定形。至含水量5%左右时,出烘包装收藏。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冲泡之后,芽叶舒展,嫩绿纯净,似朵朵莲花挺立水中,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清香雅淡,沁人肺腑,滋味鲜醇爽口。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隽永。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炒青仙人掌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又有“自摘至煎俄顷余”之句,说明嫩叶经过炒制而满室生香,有炒制时间不常,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仙人掌茶最早的文字记载。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 、《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参看附录中仙人掌茶制造工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农林牧渔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25)
投诉
本文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林蛙(山东省济南市)
挤一挤,纹身好疼的。你们不是眼睛好么。
11月29日 14:36
5+1
刺参(山东省济宁市)
从专业角度来看,楼主的帖子立意肤浅,内容空洞,文笔晦涩,完全是水根本不值一顶;但既然已经上当进来,把帖子点开,不顶,则意味著少积1分,失去早日升级的机会。
11月29日 14:43
10+1
金蝉(江苏省常州市)
两位专家一起直播,讲的知识还挺全面[鼓掌]
11月29日 14:50
6+1
信阳(墨西哥)
我嘴巴管不牢,爱吃,还爱吃晕菜,否则饿的不行,没办法。
11月29日 14:56
12+1
新乡(老挝)
在车里睡觉的话,开空调,窗户开小缝行不行?有时候会在车里睡一觉
11月29日 15:03
5+1
传动设备(辽宁省鞍山市)
中国人要炒菜,所以食用油和盐的使用量与欧洲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比欧洲人多三五倍正常。其他的,以蔬菜为主肉类为辅对于多数国人来说倒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11月29日 15:10
6+1
没有更多评论了
推荐阅读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秸秆禁烧堵不如疏

揭阳·2024-03-05 10:55:043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