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动物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裘皮业就已经开始出口创汇,目前,我国就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毛皮生产大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毛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毛皮养殖所获得的皮张长度、重量、皮板质量和毛绒的密度、厚度、长度以及被毛的光泽度、色泽等都与世界上优质的皮张差别很大。而影响毛皮质量的因素有毛皮动物的品种、地理位置、饲养管理、毛皮营养等方面有关,只有各方面选择合理,毛皮动物才能获得最快的生长速度并达到合乎人们需求的最佳体质,毛皮质量也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提高毛皮质量是我国毛皮养殖的一大问题。
1、种兽品质 人工饲养的毛皮兽均为野生驯养而来,但经过人工育种后,其种兽的品质已明显超过野生的品质。人工饲养皮兽的皮张质量首先取决于种兽的品质,与毛皮质量有着直接相关的因素,这是其固有的遗传基础所决定的。与毛皮质量直接相关的种兽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毛色:要求有本品种或类型固有的典型毛色和光泽、人工培育的新色型要求新颖而靓丽。来自中特毛皮动物养殖网29
水貂:黑褐色水貂宜向深而亮且全身毛色均匀一致的方向选育;彩色水貂应向毛色纯正、群体一致的方向选育。银黑狐:黑白两色宜分明,反差越大越显得清渐而靓丽;银毛覆盖率宜高而均匀、躯体毛色一致;毛色强度宜适宜,即银环的宽度适宜而一致。银蓝杂交狐亦如此要求。北极狐:宜向针毛淡蓝色调的方向选育。黄、褐色调已越来越受市场冷落。貉:宜向乌苏里青壳貉的毛色选育,即针毛黑至黑褐色、底绒青至青灰色。
1.2毛质:毛质即毛被的质地:是由针、绒的长度、密度、细度等性状所综合决定。人工养殖的毛皮鲁无论大毛细皮、小毛细皮均要求外、绒毛向短平齐的方向选育,针、绒毛长度比适宜,背腹毛长度比趋于一致(尤其水貂要求严格);针、绒毛的密度则应向高的方向选育,毛粗度宜同细而挺直的方向选育。为发挥和挖掘种兽品质对提高毛皮质量的作用和潜力,应先饲养毛皮品质优良的种兽,也可采用引进良种和改良原有毛皮品质较差种群的办法提高毛皮质量。
1.3毛皮张幅:
毛皮的张幅是按标准值及上植后的皮张尺码来衡量的。决定皮张尺码的大小因素主要是皮兽的体长及其鲜皮的延伸率。体长及鲜皮的延伸率越大,其皮张尺码亦越高。因此种兽的选育宜向大体型和疏松型,体质的方向选育。为发挥和挖掘种兽品质对提高毛皮质量的作用和潜力,应率先饲养毛皮品质优良的种兽,亦可采用引进良种和改良原有毛皮品质较差种群的办法提高毛皮质量。
2、地理位置对毛皮质量的影响
珍贵毛皮动物貂、狐、貉均为季节性换毛的动物。其对日照周期的明显变化有很大的依赖性。这是其野生分布长期的局限在高纬度地区的结果。因此,越是高纬度地区其毛皮品质亦越优良。入工饲养条件下也不例外,越往北方地区毛皮品质也越优良,在适宜地理区域内也应择优在饲料条件好的地区比较集中的地养殖,以生产质量一致的优质毛皮。
3、局部饲养环境对毛皮质量的影响
局部饲养环境主要指人工揭供的棚会、笼箱、场地等小气候条件。有棚舍、笼箱条件的皮兽比无棚舍、笼箱条件的毛皮质量要优良;暗环境饲养的皮兽较明亮环境下的毛皮质量优良;较湿润的环境比较干燥和潮湿条件下的毛皮品质优良。人工饲养应充分给皮兽创造有利于毛皮品质提高的局部环境条件。
4、饲养管理在毛皮质量的影响:
饲养管理对毛皮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饲料与营养、冬毛生长期皮兽管理和疾病防治三个方面。疾病有损皮兽健康和生长发育。间接影响毛皮的品质;某些疾病还会直接造成皮肤、毛被损伤而降低毛皮质量。加强疾病防治,尤其是代谢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也是提高毛皮质量的重要措施:来自中特毛皮动物养殖网29
4.1饲料与营养:毛皮兽遗传上所固有的优良毛皮品质一些性状是先天决定的,但这些优良性状必须在后天的生长发育中,通过科学的饲料与营养供给,才能很好地表现和发挥出来。来
自中特毛皮动物养殖网29
仅有良种但缺乏科学的饲养,也生产不出优质的皮张。毛被的生长发育主要依赖于动物性蛋白质,故饲料和营养应保证蛋白质尤其是皮鲁冬毛生长期蛋白质的需要。毛被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较多,冬毛生长期补加含硫氨基酸对提高毛皮质量有益。
4.1.1各种营养成分对毛皮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蛋白质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毛皮动物体内蛋白质供给不足时会引起体重减轻、产毛数量减少、毛皮质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营养失调会导致冬毛密度显著降低,极低的蛋白质浓度可能阻碍其毛囊的再生,而毛囊的再生和发育直接影响着冬毛的绒毛密度。
毛皮动物日粮中脂肪含量一直就很高,因此毛皮动物饲料的脂肪组成以及与稳定性有关的质量问题显得非常重要。降低蛋白质水平提高脂肪水平,可以降低日粮成本,但是脂肪水平过高又会引发脂肪肝。当供给优质蛋白质并且脂肪由豆油和菜子油提供时,脂肪肝发生率低;当蛋白质主要来自杂鱼而脂肪来自动物性脂肪时,脂肪肝发生率高。
一直以来,关于糖类物质及碳水化合物对毛皮动物的影响报道很少。事实上,长时间缺乏谷物和碳水化合物饲料,会引起貂、狐、貉机体酸中毒,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脱毛、排尿频繁;会阴部、两后肢被毛高度潮湿,严重时还会引起膀胱炎、腹膜炎,甚至死亡。
维生素营养是毛皮动物营养中的重要方面,维生素在日粮中缺少或过量,都会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给养殖造成损失。毛皮动物维生素营养中,需要经常考虑的有12种,其中脂溶性的4种,水溶性的8种。生物素(VH)是重要的水溶性含硫维生素,广泛地参与机体的代谢。生物素缺乏会使机体代谢功能发生紊乱,造成毛皮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和抗病能力减弱,并且导致毛皮质量下降,毛皮动物还会出现自咬症。VE则因与日粮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关系,在毛皮动物的日粮添加中显得十分重要。
29日粮中矿物质尤其是Ca、Mg、Cu、Zn、Fe的含量和利用率会影响毛皮的质量和颜色,镉、汞、硒同样也很重要。日粮中钙、磷、镁比例失调时,毛皮动物常常出现佝偻病、自咬症、食毛症、异食癖及毛绒颜色不正、毛皮质量差、换毛推迟等。骨粉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镁,而且比例适当,是毛皮动物的好饲料。铜能促进毛纤维的角化及毛色素的沉着,间接弥补含硫氨基酸(毛皮生长所必需)的不足,从而促进其生长。
4.2冬毛期皮兽的管理:主要是创造有利于冬毛生长的环境条件,增强短日照刺激、减少毛绒的污损,遇有换毛不佳或毛绒缠结,应及早活体硫毛处理等。
5. 疾病防治:疾病有损皮兽健康和生长发育。间接影响毛皮的品质;某些疾病还会直接造成皮肤、毛被损伤而降低毛皮质量。加强疾病防治,尤其是代谢病和寄生虫的防治,也是提高毛皮质量的重要措施。
秃毛癣是由皮霉菌类真菌引起的动物皮肤传染病,特征是在皮肤上长出圆形秃斑,覆盖以外壳、痂皮及稀疏易折的被毛。传染源为病兽。由直接或间接经狐狸用具(扫帚、刮具)、垫草、工作服、兽笼、小室等发生传染,饲养管理不良,皮肤上出现擦伤、搔伤、抓伤时易诱发本病。螨虫病本病为毛皮动物的一种寄生性、侵袭性疾病,特征是侵害皮肤并伴发高度的痒感、脱毛及皮肤上出现结痂。病原体为疥螨。它落到皮肤上即可感染。跳蚤和虱子跳蚤是一种吸血昆虫,如大量寄生于动物体上时,则影响动物健康。
6、加工质量对毛皮质量的影响:毛皮初加工和深加工对其质量亦有很大影响。初加工中尤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毛皮成熟签定和适时取皮应准确进行皮兽个体的毛绒成熟签定,成熟一只取一只,成熟一批取一批。尤其埋植褪黑激素的皮兽更要注意。过早取皮易使皮张等级降低,过晚取皮则影响毛绒的灵活和光泽。来自中特毛皮动物养殖网29
6.1开裆:开裆要正。否则影响皮型的规范,也降低皮张尺码。
6.2刮油:刮油要净,尤其颈部要刮净,否则影响皮张的延伸率或干燥后出现塌脖的缺陷。
6.3上楦:上楦要使用标准楦板,上正规范的商品皮型。
6.4温湿度:干燥的温湿度适宜,最好采用吹风干燥,其它用热源干燥时温度和湿度均勿超高。否则闷板而掉毛,将严重降低皮张的质量。来自中特毛皮动物养殖网29
6.5正确的整理和包装:干好的皮张及时下植、洗皮、整理和包装。洗皮不仅除去毛绒上的尘埃污物,而且明显增加美观度。整理包装时切勿折叠和乱放,保持皮张呈舒展状,勿用软袋类包装。动物医学综上,影响毛皮质量的因素很多,人工养殖上必须采取选种、育种,加强饲养管理,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提高加工质量等综合性技术措施,来努力提高毛皮质量。
7、小结
综上所述,影响毛皮质量的因素很多,人工养殖上必须采取选种、育种,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日粮搭配,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提高加工质量等综合性技术措施,来努力提高毛皮质量。一直以来,相同品种的貂皮、狐皮,国产皮价格总要比进口皮低。从表面上看,是由国产皮质量差、尺码小而导致,其实究其根源,还是因生产中提供的饲料营养水平低、品种选择所致。所以,养殖生产中应选用高营养水平的饲料并制定合理的日粮配比,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合理化饲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毛皮动物健康高产并生产出优质毛皮,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